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塘上行 曹魏 · 甄皇后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
从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玉台新咏二。《乐府诗集》三十五作魏武帝。风雅翼补遗下。《诗纪》十二。又《文选》二十八塘上行注引离一韵。《类聚》四十一作魏文帝甄皇后塘上行。引离、知、离、爱、、蒯六韵。又韵补四作魏文帝。引悲、二韵。○逯案。乐府以此篇为魏武塘上行本辞。今从玉台作甄后词。又出亦复苦愁以下六句。乃乐人增入之曲。必非甄后之作也。)
奏辞迎诣行在黄初元年 曹魏 · 文昭甄后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二
妾闻先代之兴,所以飨国久长,垂祚后嗣,无不由后妃焉。
故必审选其人,以兴内教
今践阼之初,诚宜登进贤淑,统理六宫。
妾自省愚陋,不任粢盛之事,加以寝疾,敢守微志(《魏志·文昭甄后传》注引《魏书》)
文昭皇后 曹魏 · 缪袭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八
文昭皇后置四县之乐,当铭显其均奏次第,依太祖之名号,曰昭庙之具乐(《宋书·乐志一》,《通典》一百四十七)
奏请瑞图告庙 曹魏 · 薛悌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
凉州刺史所上灵命瑞图,当下洛阳留台,使太尉醮告太祖文昭皇后(《通典》五十五)
汉金城太守殷华碑 曹魏 · 卫觊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八
君讳华,字叔时上郡定阳人大匠君之子也。
其先出自有殷,因国定氏,不改其号。
圣哲玄流,至君而懿。
幼膺琼兰之美,长有冲邈之志。
敦《诗》阅《礼》,<韦番>韣贲;
诞循前业,守以恪恭。
仕历州郡,忠谔有间,其大操也。
耽耽虎视,龙变不羁。
故能雄杰于并域,声班于上京。
何孝廉贡,除郎中左冯翊丞,协宣文物。
公事知州,誉茂才宛丘,崇行宽猛,示之礼禁,褒延庠校,政以惠和
三载陟陨,邪临金城,郡鄣羌虏,避难迁移,役兼民匮,室如悬罄。
乃敷权略,奖厉信,猃狁率服,不敢窥逾。
兵戢而时动,因省猎以习。
兴利弭患,顺其所乐,开通狭道,造作传馆,吏士咸悦,不劳而劝,是以缙绅之徒,谭讲雅诵。
释军旅之犀革,陈俎豆于泮宫。
其艾檐軨,旌显才良,咨量三寿,赏刑不僭。
邦场宁静,岁时丰登,耆叟击坏,童龀讴噪。
功庸显列,当升宠祚,旻不耆德,景命失灵。
光和元年九月乙酉卒官。
生有嘉休,终则鼎铭。
于是故吏边竺、江英、韩遂等追送遐丘,刊石勒勋。
其辞曰。
于惟明后,怀德握醇。
昆台之耀,秀出不群。
文昭有毅,武烈能仁。
含舒宪墨,以育生民。
乘纪东坏,西国著勋。
身没名流,载世常存。
古之遗老,非此孰云。
于尔臣恩,绩其臭芬(《古文苑》以此碑属郦炎,注云「一作卫觊」,章樵云「作卫觊是」。案:郦元熹平六年死,碑言光和元年,乃次年也。)
甄皇后哀策文青龙二年三月 曹魏 · 曹睿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
维青龙二年三月壬申皇太后梓宫启殡,将葬于首阳西陵
哀子皇帝睿亲奉册祖载,遂亲遣奠,叩心擗踊,号咷仰诉
痛灵魂之迁幸,悲容车之向路。
背三光以潜翳,就黄垆而安厝。
呜呼哀哉!
昔二女妃虞,帝道以彰。
三母嫔周,圣善弥光。
既多受祉,享国延长。
哀哀慈妣,兴化闺房。
龙飞紫极,作合圣皇。
不虞中年,暴离灾殃。
悯予小子,茕茕摧伤。
魂虽永逝,定省曷望?
呜呼哀哉(《魏志·文德郭皇后传》注引《魏书》)
公孙渊上书自直 曹魏 · 郭昕、柳浦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四
大司马长史臣郭昕、参军臣柳浦等七百八十九人言:奉被今年七月己卯诏书,伏读恳切,精魄散越,不知身命所当投措!
昕等伏自惟省,蝼蚁小丑,器非时用,遭值千载,被受公孙渊祖考以来光明之德,惠泽沾渥,滋润荣华,无寸尺之功,有负乘之累,遂蒙褒奖,登名天府,并以驽蹇附龙托骥,纡青拖紫,飞腾云梯,感恩惟报,死不择地。
臣等闻明君在上,听政采言;
人臣在下,得无隐情。
是以因缘诉让,冒犯愬冤
郡在藩表,密迩不羁,平昔三州,转输费调,以供赏赐,岁用累亿,虚耗中国。
然犹跋扈,虔刘边陲,烽火相望,羽檄相逮,城门昼闭,路无行人,州郡兵戈,奔散覆没。
祖父度初来临郡,承受荒残,开日月之光,建神武之略,聚乌合之民,扫地为业,威震耀于殊俗,德泽被于群生。
辽土之不坏,实度是赖。
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
向不遭度,则郡早为丘墟,而民系于虏廷矣。
遗风余爱,永存不朽。
度既薨殂,吏民感慕,欣戴子康,尊而奉之。
践统洪绪,克壮徽猷,文昭武烈,迈德种仁;
乃心京辇,翼翼虔恭,佐国平乱,效绩纷纭,功隆事大,勋藏王府。
度、康当值武皇帝休明之会,合策名之计,夹辅汉室,降身委质,卑己事魏。
匪处小厌大,畏而服焉,乃慕托高风,怀仰盛懿也。
武皇帝亦虚心接纳,待以不次,功无巨细,每不见忘,又命之曰:「海北地土,割以付君,世世子孙,实得有之」。
皇天后土,实闻德音。
臣庶小大,豫在下风,奉以周旋,不敢失坠。
生有兰石之姿,少含恺悌之训,允文允武,忠惠且直,生民钦仰,莫弗怀爱。
纂戎祖考,君临万民,为国以礼,淑化流行,独见先睹,罗结遐方,勤王之义,视险如夷,世载忠亮,不陨厥名。
孙权慕义,不远万里,连所遣使,欲自结援,虽见绝杀,不念旧怨,纤纤往来,求成恩好。
执节弥固,不为利回,守志匪石,确乎弥坚。
犹惧丹心未见保明,乃卑辞厚币,诱致权使,枭截献馘,以示无二。
吴虽在远,水道通利,举帆便至,无所隔限
不顾敌雠之深,念存人臣之节,绝强吴之欢,昭事魏之心,灵祇明鉴,普天闻。
陛下嘉美洪烈,懿兹武功,诞锡休命,宠亚齐、鲁,下及陪臣,普受介福。
诚以天覆之恩,当卒终始,得竭股肱,永保禄位,不虞一旦,横被残酷。
惟育养之厚,念积累之效,悲思不遂,痛切见弃,举国号咷,拊膺泣血。
夫三军所伐,蛮夷戎狄,骄逸不虔,于是致武,不闻义国,反受诛讨。
盖圣王之制,五服之域,有不供职,则修文德,而又不至,然后征伐。
小心翼翼,恪恭于位,勤事奉上,可谓勉矣。
尽忠竭节,还被患祸。
《小弁》之作,《离骚》之兴,皆由此也。
就或佞邪,盗言孔甘,犹当清览,憎而知善;
谗巧似直,或乱圣听,尚望文告,使知所由。
若信有罪,当垂三宥;
若不改寤,计功减降,当在八议。
而潜军伺袭,大兵奄至,舞戈长驱,冲击辽土。
犬马恶死,况于人类!
吏民昧死,挫辱王师。
虽冤枉,方临危殆,犹恃圣恩,怅然重奔,冀必奸臣矫制,妄肆威虐,乃谓臣等曰:「汉安帝建光元年辽东属国都尉庞奋,受三月乙未诏书,曰收幽州刺史冯焕玄菟太守姚光
推案无乙未诏书,遗侍御史幽州考奸臣矫制者。
刺史或傥谬承矫制乎」?
臣等议以为,刺史兴兵,摇动天下,殆非矫制,必是诏命。
乃俯仰叹息,自伤无罪。
深惟土地所以养人,窃慕古公杖策之岐,乃欲投冠释绂,逝归林麓。
臣等维持,誓之以死,屯守府门,不听所执。
而七营虎士,伍部蛮夷,各怀素饱,不谋同心,奋臂大呼,排门遁出。
近郊农民,释其耨镈,伐薪制梃,改案为橹,奔驰赴难,军旅行成,虽蹈汤火,死不顾生。
虽见孤弃,怨而不怒,比遣敕军,勿得干犯,及手书告诰,恳恻至诚。
而吏士凶悍,不可解散,期于毕命,投死无悔。
惧吏士不从教令,乃躬驰骛,自往化解,仅乃止之。
一饭之惠,匹夫所死,况累叶信结百姓,恩著民心。
自先帝初兴,爰暨陛下,荣累叶,丰功懿德,策名褒扬,辩著廊庙,胜衣举履,诵咏明文,以为口实。
埋而掘之,古人所耻。
小白、重耳,衰世诸侯,犹慕著信,以隆霸业。
《诗》美文王作孚万邦,《论语》称仲尼去食存信;
信之为德,固亦大矣。
今吴、蜀共帝,鼎足而居,天下摇荡,无所统一。
臣等每为陛下惧此危心。
据金城之固,仗和睦之民,国殷兵强,可以横行。
策名委质,守死善道,忠至义尽,为九州表。
方今二敌窥门,未知孰定,是之不戒,而是害。
茹柔吐刚,非王者之道也。
臣等虽鄙,诚窃耻之。
若无天乎?
臣一郡吉凶,尚未可知;
若云有天,亦何惧焉?
臣等闻仕于家者,二世则主之,三世则君之,臣等生于荒裔之土,出于圭窦之中,无大援于魏,世隶于公孙氏,报生与赐,在于死力。
蒯通直,汉祖赦其诛;
郑詹辞顺,晋文原其死。
臣等顽愚,不达大节,苟执一介,披露肝胆,言逆龙鳞,罪当万死。
惟陛下恢崇抚育,亮其控告,使疏远之臣,永有保恃(《魏志·公孙度传》注引《魏书》)
卢谌(八章○并书) 西晋 · 刘琨
四言诗
琨顿首。损书及诗。备辛酸之苦言。畅经通之远旨。执玩反覆。不能释手。慨然以悲。欢然以喜。昔在少壮。未尝检括。远慕老庄之齐物。近嘉阮生之放旷。怪厚薄何从而生。哀乐何由而至。自顷辀张。困于逆乱。国破家亡。亲友凋残。块然独坐。则哀愤两集。负杖行吟。则百忧俱至。时复相与举觞对膝。破涕为笑。排终身之积惨。求数刻之暂欢。譬由疾疢弥年。而欲一丸销之。其可得乎。夫才生于世。世实须才。和氏之璧。焉得独曜于郢握。夜光之珠。何得专玩于随掌。天下之宝。固当与天下共之。但分析之日。不能不怅恨尔。然后知聃周之为虚诞。嗣宗之为妄作也。昔騄骥倚辀于吴坂。长鸣于良乐。知与不知也。百里奚愚于虞而智于秦。遇与不遇也。今君遇之矣。勖之而已。不复属意于文。二十馀年矣。久废则无次。想必欲其一反。故称指送一篇。适足以彰来诗之益美耳。琨顿首顿首。
厄运初遘,阳爻在六。
乾象栋倾,坤仪舟覆
横厉纠纷,群妖竞逐。
火燎神州,洪流华域
离离,彼稷育育
哀我皇晋,痛心在目。(一章)

天地无心,万物同涂。
祸淫莫验,福善则虚。
逆有全邑,义无完都。
英蕊夏落,毒卉冬敷。
如彼龟玉,韫椟毁诸。
刍狗之谈,其最得乎。(二章)

咨余软弱,弗克负荷。
愆衅仍彰,荣宠屡加。
威之不建,祸延凶播。
忠陨于国,孝愆于家。
斯罪之积,如彼山河。
斯衅之深,终莫能磨。(三章)

郁穆旧姻,嬿婉新婚。
不虑其败,唯义是敦。
裹粮携弱,匍匐星奔。
未辍尔驾,已隳我门。
二族偕覆,三孽并根。
长惭旧孤,永负冤魂。(四章)

亭亭孤干,独生无伴。
绿叶繁缛,柔条修罕。
朝采尔实,夕捋尔竿。
竿翠丰寻,逸珠盈碗。
实消我忧,忧急用缓。
逝将去矣,庭虚情满。(五章)

虚满伊何,兰桂移植。
茂彼春林,瘁此秋棘。
有鸟翻飞,不遑休息。
匪桐不栖,匪不食。
永戢东羽,翰抚西翼。
我之敬之,废欢辍职。(六章)

音以赏奏,味以殊珍。
文以明言,言以畅神
之子之往,四美不臻。
澄醪覆觞,丝竹生尘。
素卷莫启,幄无谈宾。
既孤我德,又阙我邻。(七章)

光光叚生,出幽迁乔
资忠履信,武烈文昭
旌弓骍骍,舆马翘翘。
乃奋长縻,是辔是镳。
何以赠之,竭心公朝。
何以叙怀,引领长谣(○《文选》二十五。《诗纪》三十一。)(八章)

魏氏春秋评 其二十一 明帝谥殇女为之立后 东晋 · 孙盛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三
于礼,妇人既无封爵之典,况于孩末,而可建以大邑乎!
德自异族,援继非类,匪功匪亲,而袭母爵,违情背典,于此为甚!
陈群虽抗言,杨阜引事比并,然皆不能极陈先王之礼,明封建继嗣之义,忠至之辞,犹有阙乎!
《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宰辅之职,其可略哉(《魏志·文昭甄后传》注)
奏不毁文昭皇后景初元年冬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五
帝王之兴,既有受命之君,又有圣妃协于神灵,然后克昌厥世,以成王业焉。
高辛氏卜其四妃之子皆有天下,而帝挚、陶唐、商、周代兴。
周人上推后稷,以配皇天,追述王初,本之姜嫄,特立宫庙,世世享尝,《周礼》所谓「奏夷则,歌中吕,舞大濩,以享先妣」者也。
诗人颂之曰:「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言王化之本,生民所由,又曰:「闷宫有侐,实实枚枚。
赫赫姜嫄,其德不回」。
《诗》、《礼》所称姬宗之盛,其美如此。
大魏期运,继于有虞,然崇弘帝道,三世弥隆,庙祧之数,实与周同。
武宣皇后文德皇后各配无穷之祚,至于文昭皇后膺天灵符,诞育明圣,功济生民,德盈宇宙,开诸后嗣,乃道化之所兴也。
寝庙特祀,亦姜嫄之闷宫也。
而未著不毁之制,惧论功报德之义,万世或阙焉,非所以昭孝示后世也。
文昭宜世世享祀奏乐,与祖庙同,永著不毁之典,以播圣善之风(《魏志·文昭甄皇后传》。有司奏。)
谥文昭皇后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五
盖孝敬之道,笃乎其亲,乃四海所以承化,天地所以明察,是谓生则致其养,殁则光其灵,诵述以尽其美,宣扬以显其名者也。
今陛下以圣懿之德,绍承洪业,至孝烝烝,通于神明,遭离殷忧,每劳谦让。
先帝迁神山陵,大礼既备,至于先后,未有显谥。
伏惟先后恭让著于幽微,至行显于不言,化流邦国,德侔《二南》,故能膺神灵嘉祥,为大魏世妃。
虽夙年登遐,万载之后,永播融烈,后妃之功莫得而尚也。
案《谥法》:「圣闻周达曰昭。
德明有功曰昭」。
昭者,光明之至,盛久而不昧者也。
宜上尊谥曰「文昭皇后(《魏志·文昭甄皇后传》注引《魏书》三公奏。)」。
奏立文昭皇后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五
自古周人始祖后稷,又特立庙以祀姜嫄
文昭皇后之于万嗣,圣德至化,岂有量哉!
夫以皇家世妃之尊,而克让允恭,固推盛位,神灵迁化,而无寝庙以承享祀,非所以报显德、昭孝敬也。
稽之古制,宜依《周礼》,先妣别立寝庙(《魏·文昭甄皇后传》注引《魏书·三公奏》。又见《晋书·礼志上》、《宋书·礼志三》)
奏议文昭皇后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五
《礼》:妇人继夫之爵,同牢配食者,乐不异。
文昭皇后今虽别庙,至宫县、乐器音均,宜如袭议(《宋书·乐志一》尚书奏。又《通典》一百四十七)
玉玺文太和元年四月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六
天子羡思慈亲(《魏志·文昭甄皇后传》。又《宋书·礼志三》)
龙骧将军营州刺史高贞正光四年六月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八
君讳贞,字羽真勃海脩人也。
其先盖炎帝氏之苗裔,昔在黄唐,是为四岳,爰逮伯夷,受命于虞,舜曰典朕□□□□□□暨吕尚佐周克殷,有大功于天下,位为太师,俾侯齐国,世世勿绝,表乎东海,其公族有高子者,即其氏焉。
自兹已降,冠冕继及,世济其德,不霣其名。
左光禄大夫勃海敬公,纯嘏所钟,式诞文昭皇太后,是为世宗武皇帝之外祖。
考发东将军青州刺史庄公,有行有礼,克荷克构,即文昭皇太皇之弟二兄也。
君禀岐嶷之姿,挺圭璋之质,清晕发于载弄,秀悟表乎龆齿,黄中通理之名,卓尔不群之目,固已殊异公族,见称于匠者。
至于孝以事亲,则白华不能比其洁;
友于兄弟,则常棣无以方其盛。
敬让著自闾阎,信义行于邦党。
若夫秉心塞渊,砥砺名教,伏膺文武,不肃而成,则缀轨于前修,同规于先达者矣。
虽绮褚纨绔英华于王、许,龙马流车,陆离于阴、邓,而不以富贵骄人,必以谦虚业己,是故夷门识慕,蹇步知归,我德如风,物应如响。
弱冠以外令望,除秘书郎,傃驎阁而来仪,瞻石渠而式跂。
于是纵容校文之职,翻飞鹓鹭之间,容止此而可观,清风兹焉已穆。
既而重离载朗,东朝始建,杞梓备陈,瑶金必剖,佥求其可,帝曰尔谐。
太子洗马
夙夜惟夤,媚兹储后,仰敷四德之美,式扬三善之功,同禁联坊,亡有出其右也。
于时六宫无主,百姓未系,周爰大邦,罔逾莘似,以群姊有神表淑问,拜为皇后
君戚愈重,□愈冲,宠日益,又日损,由是有少君退让之风,无长渊骄奢之患。
故赫君戚愈重,□愈冲,宠日益,权日损,由是有少君退让之风,无长渊骄奢之患。
故赫赫之望,具瞻允集,桢干之期,匪朝伊暮。
而不幸短命春秋廿有六,以延昌三年岁次甲午四月己卯朔廿六日乙巳遘疾卒于京师
二宫悲恸,九族悼伤,同位骏奔,遐迩必至。
天子乃诏有司曰:故太子洗马高贞,器业始茂,器业始茂,方加荣级,而秀颖未实,奄雕彩。
今宅兆有期,宜蒙追陟,可特赠䮾骧将军、营刺史,以旌戚俊。
其墓次所须,悉仰本州营办,临葬又特给东园龙輀,加谥曰懿
凡我僚旧,爰及邦人,咸以君生而玉质,至美也;
幼若老成,至慧也;
孝友因心,至行也;
富贵不骄,至谦也;
君以此终,亦以此始,乌可废而不录,使来者无闻焉;
乃相与采石名山,树碑墓道。
其词曰:
厥绪皇□□□□□尧咨四岳,周命吕望
惟高惟国,世有龙光,自兹作氏,不霣其芳。
于铄光禄,飨兹戬谷,赫矣安东,纯嘏斯属。
或女或妹,匪娀伊仆,陟彼昭阳,光我邦族。
山川降祉,余庆不已,敬公之孙,庄公之子。
如琇如莹,为山岭九始,人知其进,莫见其止。
古人有言,膏粱难正,于乎我君,终和且令。
牧己谦谦,与物无竞,孝友因心,能久能敬。
爰始来仪,濯缨麟沼,翙羽储扃,其容皎皎。
方抟九霄,载飞载矫,天道如何,是久是夭。
生荣死哀,礼有加数,曷用宠终,英英旂辂。
其人虽往,其风可慕,刻石一刊,清徽永铸。
大代正光四年岁次癸卯□管黄钟六月
□□□□□□□(碑拓本)
论帝后不当与先帝同谥奏皇祐二年五月 宋 · 赵师民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八、《太常因革礼》卷九六、《宋会要辑稿》礼一五之三二(第一册第六六七页)
商以往,谥号盖简
有周之初,典文浸兴。
《礼记》载武王之事,追王太王、王季、文王者,谓太王、王季,既尊以称号。
至于文王,更加以谥法也
太姜、太任、太姒之贤,而尚未有谥,则其礼犹略焉。
于后幽王之后谓之幽后,惠王之后谓之惠后,此皆从王之谥以为称,同王之谥以为谥也
《左传》记景王之后,谓之穆后,则后之有谥,始于此焉。
东周之际,王制所及,国俗不一。
夷蛮远国,易名不及其君长;
中夏诸侯,考行或达于臣妾。
在夷则略,在华则详,礼斯然矣。
其间诸侯,鲁礼尤备。
君之夫人,皆自有谥,不从于夫,独定姒以首末非义,止曰定姒,不称小公。
《公羊》载宋之恭姬者,乃其从夫之谥为配耳,非谓姬之始谥自为恭也
汉室之兴,周典尚近,未能考故,而习秦馀,乃尊太公曰太上皇,又加昭灵、昭哀二后谥。
谥加于妣,而不加于父,号及其姊,而不及其祖,以为失矣。
前汉诸后,皆不加谥,止从帝名以为之称。
赵太后未亡而贬为孝成皇后,此又足以知从帝之谥以为称,非同帝之谥以为谥也
惟卫氏以追尊之故,乃谥思,许氏以早世不遂,谥曰恭哀
盖于时宪度未立,后妃之谥,或有或无,非有定制。
汉家之典,为未备矣。
后汉中兴,世主好礼,考姬周之典,参前汉之仪,既从其帝名,复加后谥。
表帝之名于上,系后之谥于下
光烈皇后者,谓光武之烈皇后也,非兼光以为谥也。
明德皇后者,谓明帝之德皇后也,非兼明以为谥也。
然自明德皇后而下,皆以德谥。
蔡邕以为善恶不实,非行大者受大名,行小者受小名之义
乃追改和后曰熹,安后曰思,顺皇后曰烈。
后之谥虽改,而帝之名不易,又足以知从帝之谥以为称,非同帝之谥以为谥也
魏氏及晋,盖亦因之。
魏武帝宣皇后者,谓武帝宣皇后也。
文昭皇后者,谓文帝昭皇后也。
武之为谥,非后所宜,又非帝名,之名止于一,而后之名得兼二也。
晋之武元皇后、武悼皇后,义亦同此。
传称之止曰元后,曰悼后,史氏追书,又系以武焉。
惠皇后以居位不终,故不得谥,止曰惠皇后,盖从之名,而非后之谥也。
晋称简文帝之后曰简文顺皇后,孝武之后曰孝武皇后,以谥有二,非后之名兼此三者也。
其后宋之文元、梁之武德,并先易名而后系帝号,义犹此也。
后魏本自北夷,而礼同中夏
悼武以上,且从帝名,而由前汉之制也。
明元以降,更加后谥,采后汉之法也。
文明皇后以临朝之故,加谥二字
史氏书曰文成文明皇后者,由之与后俱以文谥,非相从配,故两称之。
后同谥,乃两出之者,又足以见从谥以为称,非同谥以为谥也
唐室因之,亦无所变,太武之后,其谥曰穆,故曰太穆皇后
文皇之后,其谥曰德,故曰文德皇后
睿宗以后,或追改旧谥,或增加本号,故自昭成肃明二后以下,不复配以帝名,史氏之,乃或冠以庙号。
庙号之冠于后谥,又始于此。
朱梁之世,礼官失谬。
梁祖之谥,其名有五,独取其一以系后,谥曰元正皇后
原其本意,谓以后当同谥也。
违误之由,良始于此。
人君后妃,善恶自异,受名之义,安可同也?
五代之际,时运屡改,后妃终位,厥数无几。
后唐正简,有周之宣懿,近于唐制,此颇为得。
圣朝之初,亦因五代之制。
昭宪皇后上谥,有司乃议改明为昭,此于梁世礼官,其意同也。
孝惠、孝明二后,所上谥在太祖之前,而并以孝谥。
及后太祖上谥,乃于谥之中取其孝字,以追配焉。
然臣以为于义虽有违,于文尚未失。
于义有违者,以后同谥以为谥也
于文未失者,谥犹在上,后之谥犹在下也
洎懿德、淑德二后,上谥亦皆在太宗上谥之前,而又并以谥,及后太宗上谥,复取谥之中德字以追配焉。
臣故谓义之与文斯俱违矣。
何则?
者,之谥也,今更在下;
淑与懿,后之谥也,今更在上。
之与后,犹天之与地,上下之位,不可易也。
今乃以所从之名系于下,所配后之谥著于上,远考周汉,次及魏晋、南北诸朝、隋唐五代,未有此也。
臣又闻后之谥,忠和纯淑曰,汉之明德、章德是也,此则帝名之德与后谥之德异矣。
臣不知上此谥者,意谓邪,谓后之邪?
以为也,则不当系于后谥之下;
以为后之也,则不当以为从
臣故以为违谬始于梁世之有司,流祸自彼,积疑至今。
乃者庄怀、庄穆二后,又俱以庄谥,后以谥无庄,方复追改。
而未知违失之源,由于不考。
《书》曰:「若稽古」。
者之作,必考于古也。
《语》曰:「必也正名乎」!
今以谥系于下,后谥著于上,谓之曰正,臣窃未安。
夫革弊去惑,修复圣制,明王之盛举也;
因陋就寡,拘滞所习,愚俗之常守也。
臣幸得以鄙陋之资,值盛明之运,故敢发舒所见,候圣哲而裁焉。
武塘吴文昭为余写行脚图戏赠 清 · 元璟
人物名家旧姓吴,一枝神笔近来无。
赵州故事谁相委,写我青山行脚图。
眼看青白面无文,鹤骨何妨瘦几分。
竹笠芒鞋多逸韵,超然一片入山云。
霜华欲白月轮低,隔水思君玉观西。
哦就小诗聊作答,争如孔雀换山鸡。